“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和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相互結合、密切銜接。這些充分契合人的身心成長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的重要理念,正在成為各級黨政部門、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度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圍繞重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出新的部署,中辦、國辦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也就“家庭和社會相銜接的綜合勞動、實踐育人機制”提出具體措施。
家庭是人發育、成長、生存的首要基地,學校是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主要平臺,社會是人謀生發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環境。三者縱貫每個人從小到大、到老的一生,構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鏈環。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中,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運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邀請社區和企業顧問等方式,倡導校外各方參與教學和管理,職業技術院校和高等學校重視與學生家庭建立良好溝通聯系,推展與行業、企業合作育人機制,進行了多樣化探索試驗,取得了很多實效和經驗。“十四五”時期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正是將黨中央決策要求抓緊落到實處的重要實現方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切實打牢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思想基礎,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國民教育全過程,動員全黨全社會都來積極支持和參與健全協同育人機制。
當前,按照推進“五育并舉”和“三全育人”相結合的方向,重點是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個環節,并且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各個領域,從而一體推進學科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管理體系、督導體系等改革。《建議》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定的“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戰略部署和“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動員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相互協調和緊密合作,各方共同搭建協同育人的有效運行機制和資源網絡平臺,從而以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氛圍、社會風氣鞏固育人成果,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努力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齊心協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