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92021年天津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5已公開!吉林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 03-25已公開!黑龍江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
- 03-242021年重慶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42021年北京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來
- 03-242021年甘肅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42021年安徽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42021年河南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時間
- 03-23已公開!遼寧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 03-23已公開!山西省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
化辦學活力為辦學實力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落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真正將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落到實處,須實現對中小學校管理的賦權、增能、提質。
賦權
明確辦學自主權內容與邊界,充分發揮學校辦學主體作用
保障中小學辦學自主權,解決制約中小學校“管得太多”的問題,是進一步釋放與增強中小學校辦學活力,推動中小學校從“他治”模式走向“自治”模式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前提?!兑庖姟芬?,重點通過保障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和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這三個要素,推進中小學校辦學自主權得以落實。
保障教育教學自主權,就是要落實中小學校對于教育教學事務的管理權、教師的教學權和學生的學習權。在遵循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基礎上,明確學校具有自主安排教學計劃、自主運用教學方式、自主組織研訓活動、自主實施教學評價和自主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的權利,強化學校課程實施主體地位;明確教師具有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探索符合學科特點、時代要求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權利,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主體作用;明確學生在學習中具有自主選擇、參與、表達、思考和實踐的權利,尊重和保障學生的學習權利。
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就是要落實中小學校關于干部任命權和教師評聘權,進一步擴大學校在副校長聘任中的參與權和選擇權,擴大學校在中層管理人員選聘中的決策權,擴大學校在教師招聘中的參與權、選擇權和決策權,擴大學校關于教師職稱和崗位的評聘和管理權,擴大對于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分配權,充分尊重和發揮學校在干部任選和教師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就是要落實中小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和學校發展實際,自主提出年度預算建議、自主執行批準的預算項目、自主使用社會捐資助學經費的權利,進一步明確學校作為教育經費使用者、管理者的主體責任,旨在切實提高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增能
加大校長培養培訓力度,切實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
政府權力的讓渡必須通過社會組織能力的提升來實現,這意味著,中小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能級要不斷提升。校長強化學校組織能力建設,其重點在于提高校長解決問題、實現目標、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所需要的辦學治校能力,保障學校各項辦學自主權得以有效運行。
其一,把好入口關,以制度作“閘門”選優配強校長。首先,要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有關辦法,嚴格落實校長任職條件和專業標準,規范校長選任程序,逐步實現校長選拔的科學化、規范化;其次,充分發揮教育部門黨組織在校長選拔、聘任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重要問題的政治把關,注重對選拔全程的監督。
其二,把好管理關,實現由身份管理轉為崗位管理。一是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根據校長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業績,對校長實施職務等級管理,構建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調動校長工作積極性。二是加強動態管理與考核,把校長的能力、水平、貢獻及業績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不斷推進教育家辦學治校。三是完善校長激勵機制,加大優秀校長教師表彰宣傳力度,鼓勵校長勇于改革創新。
其三,把好培訓關,不斷促進校長培訓和中小學校改革的雙向聯系。以培訓提升中小學校長辦學治校能力,不僅要提升中小學校長的運營能力,也要提升中小學校長的專業能力。對此,要以創新培訓機制為動力,著力推進中小學校長培訓內容、方式、機制等方面改革,促進各地不斷完善中小學校長培訓體系,提升培訓質量,不斷增強中小學校長培訓的生機活力;以促進校長專業發展為主線,以《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為主要依據,充分利用名校長培訓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等項目,針對中小學校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繼續堅持開展分層分類培訓,把校長培訓作為校長資格再認定的重要條件。
提質
完善學校內部治理機制,全面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要有效解決長期以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問題,讓中小學校能接得住權、用得好權,還需學校內部治理機制不斷完善。《意見》為加強中小學校內部管理,健全內部運行機制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快推進學校章程建設,為中小學校依法治校提供依據。在加快推進中小學“一校一章程”建設進程中,要注重內容合法、程序合法,體現學校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并及時對學校內部規章制度進行“立、改、廢”,加強學校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協同性,切實增強中小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形成學校依章程自主辦學、主管部門依章程監督管理的新格局。
二是健全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善治”格局。完善決策機制,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推進學校重要改革以及涉及教職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重要問題要由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集體研究討論,做出決策;學校黨組織要發揮好政治功能,加強對學校重大事項、重大問題的政治把關;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或教職工全體大會制度,充分聽取教職工對學校重大問題的意見建議,充分認識和尊重教職工在學校的主體地位與作用;建立家長委員會,擴大家長對學校辦學活動和管理行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互動,進一步完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