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三區三州教育行

      發表時間:2020-10-31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從云南貢山獨龍江鄉到北京,距離3200公里。

          曾經,維系兩地聯系的只有漫長的郵路。如今,在5G網絡支持下,獨龍江孩子可以與北京學生同上一堂課。

          千百年來,獨龍族同胞聚居獨龍江峽谷,因江而生、因江而名,狩獵捕魚、刀耕火種。因自然條件惡劣、交通閉塞,當地長期處于深度貧困狀態,2010年時,6930多名獨龍族群眾中,貧困人口占一半以上。

          擺脫貧困,過上美好生活,這是獨龍族群眾長久的期盼。

          2018年底,作為人口較少的“直過民族”,獨龍族從整體貧困實現整族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63%,獨龍江鄉1086戶群眾全部住進新房,所有自然村通了硬化路,網絡覆蓋全鄉,孩子們樂享14年免費教育……

          獨龍江畔,一躍千年。

          “過去和現在,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去獨龍江,人們習慣用“進”字。

          獨龍江東岸,是垂直高差達4000多米的高黎貢山,一座座刀切斧削般的山峰仿佛迎面撲來,屏蔽著通向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擔當力卡山是中緬邊境上的天然屏障,咆哮的江水從峽谷中奪路闖出。

          對于路的記憶,獨龍江鄉中心校老校長高德生銘心刻骨。

          當年,為了到縣城上學,他帶著砍刀、背著干糧,滑過橫在江面上的一道道溜索,爬過掛在絕壁上的一座座獨木天梯,再翻過海拔3672米的南磨王埡口,待到雙腳磨滿血泡、血泡破了結成繭,才走出了獨龍江鄉。

          進出一趟,高德生要在懸崖陡壁間跋涉半個月。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投入上百萬元資金、130多噸炸藥,打通70多處陡峭懸崖,架起100多座橋梁,修建了一條人馬驛道。進獨龍江,變成了3天可到。

          然而,每年11月到次年五六月,大雪封路。封山前,高德生會和幾名老師步行到縣城,每人背回100多斤的書本和教具。他們舍不得請馬幫,省下錢給學生買水果糖。

          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貫通,除去大雪封山,開車七八個小時便可到縣城。獨龍族成為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民族。

          巨變始于2014年。6.68公里長的高黎貢山隧道貫通,結束了獨龍江半年大雪封路、與世隔絕的歷史,獨龍族同胞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如今已經退休的高德生,駕駛著自己的白色汽車,3個小時可到縣城。曾經那條看不到盡頭的山路,早已變了模樣。

          “過去和現在,一個地下,一個天上。”高德生感慨。

          “教育是獨龍族的希望”

          解放前,獨龍江峽谷沒有一所學校,獨龍族過著刻木記事、結繩計數的生活。1956年,閉塞千年的獨龍江才有了第一所小學,現代文明第一次抵達這里。

          兒時,高德生夢想走出大山,經過寒窗苦讀,終于跳出農門,在縣城工作。1982年,大哥高德榮一句“回來吧,建設家鄉”,他毅然回獨龍江任教。

          當時學校條件很差,教室是茅草屋頂的木板房,教師用木板自制課桌和黑板。學生背著口糧上學,下課后一群一群圍在火塘旁做飯。

          1993年,高德生當上巴坡村完小校長。由于條件實在艱苦,辦學舉步維艱。“獨龍族苦就苦在沒文化,學校一定要辦下去。”

          一個月工資只有42元5角,要養活一家人,但高德生還是擠出工資,陸續資助了三四十個孩子。他帶領師生開出七八十畝地種植草果,勤工儉學。

          學校辦學經費有限,每年開山后,高德榮要到縣城一家家單位地跑,籌集經費,“一聽是給學校,大部分單位都愿意出一點,三四十個部門跑下來,能籌兩三千元”。籌到的錢必須精打細算,除了買教學設備,他還要省出一部分買本子、鉛筆,作為學生的兒童節禮物。

          在高德生記憶里,從2006年起獨龍江教育開始騰飛。“那一年,在上級支持下,獨龍江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掛牌。特別是國家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獨龍族孩子再也不用為讀不起書發愁,小學入學率一下達到98%以上。”

          “教育是獨龍族的希望。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會回來當老師。”高德生說。

          “從脫貧轉向鄉村振興”

          小時候,村民肯秀泉上學要走一天,遇到下大雨,渾身濕透的她和伙伴們擠在山崖下瑟瑟發抖,小學輟學的她深知沒有知識的苦。“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上學,我太高興了。”

          2010年獨龍族整族幫扶啟動以來,獨龍江鄉建立了從學前到初中的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實現“一村一幼”全覆蓋,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

          獨龍江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楊四洋介紹,近年來獨龍江教育質量大幅提升,“一個數據是:2016年全鄉初中升高中階段入學率只有16%,去年達到70%,今年這一數字是98%!”

          高德生的女兒高瓊仙考上中央民族大學,后來又成為獨龍族第一個女研究生。目前獨龍族已經走出3名博士、2名碩士,大學生也越來越多。

          木秋云2014年大學畢業后,從昆明回到家鄉。2019年,她被村民選為巴坡村村委會副主任,成為全鄉最年輕的村干部。

          結合巴坡村豐富的林地資源,木秋云和村干部引導村民種草果、重樓、羊肚菌,養獨龍蜂,拓寬致富路子。

          近年來,獨龍江的游客越來越多。“2019年,村里建了3家農家樂,國慶假期游客絡繹不絕,生意火爆。”木秋云說,現在不少村民都打算建農家樂。

          為了吸引游客,木秋云幫村民排練獨龍族舞蹈,設計射弩、爬竹竿等游戲。她還計劃著,帶領村民通過電商銷售當地農特產品,“從脫貧轉向鄉村振興”。

          站在獨龍江的彩虹橋上遠眺,兩岸錯落著米黃色的獨龍族村莊炊煙裊裊,奔騰的江水訴說著一個民族的教育跨越。

      版權所有:中國健康管理師網     網站申明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0 (m.dvmatter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備20012539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一区 在线|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2018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肥臀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