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身學習理念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家庭教育的內涵?將家庭教育理解為“父母教育子女”的單向輸出活動,存在一定局限性。結合國家關于“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大戰略,家庭教育的內涵也需要得到更新與拓展。
一是要突出家庭教育的全民性,即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有開展、接受家庭教育的權利與責任,“全民終身學習”也應在家庭內部得到體現。
終身學習理念強調“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家庭教育亦如此。首先需要改變將家庭教育視為“父母教育子女”這一狹隘的理解,進而豐富對教育主體的認識,看到家長向子女學習的可能性。
年輕一代可以對年長一代進行文化反哺,不僅能更新家庭成員對于彼此的認知,更可以促成家庭成員共學互學的實現,家庭的所有成員可以建立起相互教育的關系。
家庭教育的內涵應從最初父母對子女的單向教育發展到家庭成員的共學互學。這一轉變不僅是基于信息時代的現實要求,更是對全民終身學習理念的自覺實踐。
二是要突出家庭教育的終身性,并具體研究家庭教育各個階段的特殊性,將家庭教育與家庭的生命周期和人的生命全程聯系起來。
作為人類生態系統的微觀組成,家庭與其他生態系統存在著緊密的互動聯系,因而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貫穿人一生的教育活動,因此需要從生命全程的視角,關注家庭教育對于個體發展的重要意義,突出不同周期家庭教育的特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同時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與不平衡性,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應在尊重個體獨特性的基礎上,關注人不同生命發展階段的特殊性。比如孩子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家庭教育的內容、方法、載體都在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家庭教育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家庭成員的生命成長一同變化,進而持續人的終身。
家庭的日常生活也有一系列的節點、重要時期等,比如各類節慶活動,既和中國文化息息相關,也同樣有重要的家庭教育意義和價值。我們曾開展過針對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寒、暑假研究,一年中的這兩個長假期,理應成為家庭教育發揮價值的關鍵時期。
三是要突出家庭教育的學習性,從學習的視角出發認識家庭教育的內涵,突出個體在共學互學中的自我覺醒與主動追求。
終身學習理念強調學習者對于學習的主動追求與自覺實踐。相較于“教育”一詞,“學習”一詞更強調學習者的自覺主動。
開展對于家庭學習的具體研究,推動家庭學習的創新實踐,會大大加強對家庭教育中各類主體主動性的關注。就家庭教育的內涵而言,應突出個體在共學互學中的自我覺醒與主動追求。因此,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與方法的傳遞,還必須拓展到對家庭成員學習意識的激發與學習行為的引導,促成家庭學習的發生,支持家庭教育活動的持續展開。
當突出了家庭教育中成員的學習主動性,家庭教育主體的選擇、判斷、投入、體驗就顯得更為重要,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有了根基。
四是要突出家庭教育的系統性,認識其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與功能發揮。
家庭教育也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這一大系統內有活力的構成部分。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實現,家庭教育的內涵也必然會得到充實與改變。與此同時,家庭教育的發展也將有助于“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家庭單元的健康發育,可以幫助優化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為建成學習型社會發揮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全民終身學習的起點,也將成為全民終身學習的動力之源。家庭教育內涵的更新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