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總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規模在線教育的經驗,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握疫后教育變革趨勢,推進教育變革。
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沖擊。師與生、教與學空間隔離,原有教育方式暴露軟肋,原有教育內容的價值受到考問。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廣大教育工作者以教育者的責任感、使命感,因時而變,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掀起了一場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巨變。他們運用手中能掌握的電腦、手機和網上資源,快速切換到線上教育方式,維系了學制規定的教學秩序;他們針對學生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受到的心理沖擊,展開線上心理輔導、線上學生工作、線上思政工作;他們針對疫情對學生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認知方式帶來的深刻影響,開設有關生命、生態、健康的課程,開展與生命體驗與認識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生命價值教育;各級黨委政府把師生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通過加大投入、加強指導等方式,保障了校園安全和師生安全。在抗疫斗爭中,教育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育理念、教學手段、教學關系、家校關系、師生關系、學習關系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巨變。這種巨變,是中國全體教育工作者抗疫斗爭的生動實踐,是中國教育工作者應對疫情的偉大創造,是疫情以殘酷的方式催生了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提前誕生,應該載入中國教育發展的史冊。
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是回到從前,還是延續和深化疫情期間的教育巨變,推動一場真正的教育變革?如何推動這樣的變革?這是當今中國教育面臨的時代之問。
當前,抗疫期間教育巨變的塵埃逐步澄清,教育變革的未來指向逐漸明晰,可以概括為10個變革大趨勢:一是教學場所泛在化。正規教育空間第一次突破教室、突破學校,廣泛存在于學校、教室之外的空間,有網絡覆蓋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正規課堂教學的場所。二是教學方式多樣化。線上教學異軍突起,成為疫情期間占主體的教學方式,疫情促進線上教學形成從內容到方式,從授課、討論、作業到考試的全鏈條模式,促進了線上教學方式的成熟。三是教育主體多元化。疫情證明,家庭必須而且可以成為正規教育體系中的一個主體,家長可以成為正規教育體系中的教育者,社會也因為吸納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活動,可以成為正規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四是教育過程雙重化。疫情告訴我們,在教育中,要重視教,更要重視育;要重視教師課堂講授,更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要重視學,更要重視習;要重視教師主導作用,更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五是育人目標全面化。疫情告訴我們,育人的本質是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的內涵不僅在德育、智育,也在體育、美育與勞動教育。育人的重點在知識傳授,但更在吸取并運用知識、認識并實踐生活、發現并拓展生命價值。育人的目標是參與社會生活,但更在于確定在未來不確定性社會中的價值觀、自我認知和領先主導。六是教育內容未來化。教育日益依靠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但它們呈現的不確定性可能扭曲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認知模式和知識體系,必須根據培養未來信息社會合格社會主體的要求,確定教育內容與方式,確保今天的受教育者獲得應對未來信息社會應有的知識、技能和品質。七是教育評價過程化。抗疫期間教育賦予我們的重大啟示之一,就是教與學,辦學與育人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動態地記錄和評價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辦學行為,破“五唯”,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是應對后疫情時代變革的必由之路。八是教育對象全民化。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疫情期間大多數家長也在與孩子一起上課學習,中國正在走向全民學習型社會,教育對象已經前所未有地全民化,疫情加快了中國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進程。九是教育環節終身化。疫情對諸多傳統行業造成沖擊,革新了人們對諸多傳統職業的認知,也催生了諸多新興職業,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必然,學校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也要為社會大眾提供終身教育服務,慕課體系與網絡的結合也為這種終身化教育創造了可能。十是學校社區融合化。疫情告訴我們,學校就是社區,社區就是學校。疫情期間,一些高校發揮學科優勢和醫療資源優勢,投身醫療科技、心理援助、決策咨詢。一些高校提供辦學空間建設方艙醫院和隔離留觀病區。反過來,社區幫助高校落實隔離、環境消毒、社工服務,學校與社區前所未有地深度融合。
這些大趨勢告訴我們,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教育必須順應這些趨勢,全面推進和深化疫后變革。推進疫后教育變革,應該把握5個方向。一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接班人、建設者和時代新人的內涵和要求,確定建設者、接班人、時代新人的核心素養,構建全面系統的立德樹人體系。二是全面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切實改變“五唯”導向,實現教育“指揮棒”的變革。三是全面推進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創新,推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課堂組織、社會實踐等教育全環節的變革。四是切實構建黨委政府、社會社區、學校、家庭、學生教育發展共同體。五是推進教育治理創新,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教育才能順勢而為、因勢而變,實現真正的教育革命。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才能利用教育評價改革契機,構建與中國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高質量教育。主動作為,推動變革,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在新一輪世界教育變革中搶占制高點。